【健康時事】皮膚癢、吃不下?小心骨髓纖維化作祟
(優活健康網新聞部/綜合報導)在台灣,骨髓纖維化每年的新診斷病例數雖不多,但卻是個很嚴重的疾病,尤其因為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延遲診斷及未能早期發現,一旦時間拖久,當出現脾臟腫大、血液指數異常時,病程可能演變為急性白血病,這時預後可能較不樂觀。
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指出,數年前曾有位70歲的阿公,出現皮膚癢的症狀,經常徹夜難眠,且治療許久都不見效。除此之外,阿公也有食慾不振的症狀,至醫院檢查後,發現是因脾臟腫大而壓迫到其他器官所導致,經醫師建議後到血液腫瘤科就診,經骨髓穿刺檢查後,確診為是骨髓纖維化。遺憾的是,就診沒多久,很快地轉變成白血病。
骨髓纖維化可透過口服藥物控制脾臟腫大 改善生活品質
陳宇欽醫師進一步說明,骨髓纖維化屬於一種罕見的造血功能異常疾病,當骨髓的造血功能被破壞時,脾臟就必須發揮造血功能,並會逐漸導致脾臟腫大,「許多骨髓纖維化患者大多會因為貧血、皮膚癢、食慾不振、輕微發燒、體重降低等症狀,四處求診都找不到原因後,被建議到血液專科做進一步檢查如骨髓穿刺檢查,這才知道原來是骨髓纖維化在作祟。」
一般來說,骨髓纖維化好發於65歲左右的中老年人,臨床上也遇過年輕的患者,對於年輕且高危險性的患者可以透過異體血液幹細胞移植而痊癒。「對於無法接受移植的老年患者,過去並沒有合適的藥物可供患者治療,只能以支持性療法如:輸血、類固醇、施打紅血球生成素,或其他藥物來控制因脾臟腫大所引起的疼痛,所以即使得知罹患此疾病,對醫師來說也很挫折。」陳宇欽醫師說,在醫療科技進步下,目前骨髓纖維化已經可以透過藥物治療,根據為期5年的大型臨床試驗中,證實口服標靶藥物能降低死亡風險達65%,且超過6成的受試者有效縮減脾臟體積達35%以上,大幅改善皮膚癢、食慾不振等骨髓纖維化的症狀,但最重要的,仍是希望民眾能提早警覺、發現與治療,才能有效控制病程的進展。
醫籲:患者應確實填寫檢測量表 以利評估治療方針
陳宇欽醫師建議,超過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,應定期健康檢查,若出現疲勞、您吃東西時很快就飽了(易飽足感)、腹部不適、活動力不佳、注意力不集中(相較於接受診斷之前)、夜間盜汗、搔癢、骨頭疼痛(廣泛性的,非指單純關節疼痛或關節炎)、發燒(體溫超過攝氏37.8度),以及過去6個月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等骨髓纖維化常見十大症狀之一,就要高度警覺。
陳宇欽醫師提醒,已確診的骨髓纖維化患者應定時追蹤,並遵從醫囑用藥,目前也有「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量表」,讓患者以分數紀錄十大症狀的不適程度,做為治療時評估症狀變化的輔助工具,讓醫師了解疾病是否有改善或是惡化,以利評估治療方針。
骨髓纖維化衛教巡迴策展 提醒民眾常見十大症狀
為提升民眾對骨髓纖維化的認知,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今年六月開始,已在全台四間醫院進行骨髓纖維化衛教策展,透過吸睛的裝置藝術以及互動留言,成功吸引超過1500位民眾觀看。三軍總醫院將於11/17(五)至11/30(四)壓軸登場,還未參與的民眾可以至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門診大樓一樓觀看、體驗,進一步了解骨髓纖維化資訊,並提醒民眾,當症狀長期未改善時,不要逃避、也不輕信偏方,儘早請教醫師或到血液腫瘤科做詳細檢查。
文章出處:https://goo.gl/ZVV7o1
【詹老師讀後感】
現在的身體有一點點的毛病一定要多注意…
而且定期做檢查真的很重要,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簡單的方式做保養讓身體找回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