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證明睡眠對孩子的認知、體能和情緒發展,有著決定性的影響。但根據專家們的諮詢經驗發現,缺乏正確睡眠概念的爸媽,卻可能一直都輕忽了家中孩子睡眠的「質」與「量」!以下,就讓我們檢視爸媽最常見的7大幼兒睡眠迷思,再依照專家的建議,幫助孩子睡得好、睡得飽,掌握每日的黃金睡眠期!
迷思1. 讓孩子玩累了再上床,比較容易入睡,也會睡得更熟。
面對每次都要哄好久才肯睡覺的孩子,爸媽是否曾有「不如讓孩子玩累一點,反正等他玩累了,就會想睡覺」的想法呢?事實上,孩子會因為過度疲倦而更不容易入睡,即使睡著了也常會驚醒,睡眠品質反而比平日還差。
迷思2. 到了就寢時間,孩子看來依舊興奮、好動,表示還不累。
家有學步兒的爸媽經常可以發現,每到了就寢時間,自己早已疲憊不堪了,而孩子卻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精力。事實上,有些孩子雖然已經很累了,卻在「硬撐」,爸媽必須先確定他白天的小睡時間是否過晚或過久。如果孩子白天並沒有睡過多,孩子卻表現出興奮、好動的樣子,可能只是由腎上腺素所引起的暫時現象,孩子必須休息,不然他就會累到難以入睡。
迷思3. 孩子沒睡飽,只要有空時再找機會補眠就可以了。
很多爸媽會認為,孩子「晚睡早起」沒關係,只要隔天或假日再讓他睡久一點,就可以把先前失去的睡眠,全都「補」回來,但這其實是完全錯誤的觀念。因為孩子先前所欠下的睡眠債(Sleep Debt),並無法在之後用等量的睡眠時數補回來,而且晚睡還會大大影響孩子睡眠時各種功能的運作。而研究顯示,「晚起」會造成孩子晚上睡不著,白天卻昏昏欲睡的現象。
迷思4. 最好等寶寶睡著再抱回床上,才不會吵到他。
哄寶寶睡覺時,爸媽通常會先確認懷中的寶寶已入睡後,才把他放上嬰兒床,但周怡宏醫師建議媽媽,若在晚上寶寶入睡前餵奶,最好能直接在寶寶的房間內進行;等寶寶吸奶的動作變得較緩慢,就停止餵食。一完成口腔清潔工作後,趁寶寶已經有睡意但尚未睡著時,就把他輕輕抱到床上,讓他自行慢慢入睡。千萬不要等寶寶已經睡著了,才將他從自己的懷裡抱到床上,這樣寶寶不僅容易在「轉移陣地」的過程中驚醒,同時也不易養成寶寶自行入睡的能力。
迷思5: 孩子一定都要午睡和小睡,否則體力會不夠。
雖然適度的午睡和小睡對孩子而言,有其必要性,但不同年齡層的嬰幼兒,對於小睡的時數其實各有不同需求和差異,1歲多的孩子每天小睡次數約1-2次,每次約1-3小時(資料來源:周怡宏醫師、美國睡眠基金會、《寶寶不哭睡眠法寶》)。
信誼實驗托兒所林意紅所長建議,倘若孩子晚上時常無法在30分鐘內入睡,爸媽可以先試著減少小睡的時間和次數,接著觀察晚餐前是否鬧情緒、顯出疲態;反之,爸媽就可以斟酌調整孩子睡眠的頻次和時間。
迷思6. 孩子半夜哭泣,要立刻抱起來安撫。
當寶寶突然在睡覺時哭泣,爸媽通常會習慣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安撫,但周怡宏醫師建議,除非寶寶有生病或危險的疑慮才要抱他,否則爸媽只需要輕拍躺在床上的寶寶就好了。爸媽若能從小開始訓練孩子,且漸進地減少安撫他的次數,就能幫助他學會自我安撫,之後即使在夜間醒來,也能慢慢自行睡著。
迷思7. 照顧小嬰兒睡覺,讓他待在愈安靜的環境中愈好。
有些爸媽因為過度擔心小嬰兒被吵醒,當孩子入睡後,全家人做起事來便躡手躡腳,甚至過度禁止大孩子的活動,這樣其實有點矯枉過正,反而會讓小小孩因為習慣睡在刻意安排的無聲環境中,而難以忍受無法避免的環境音,變得更容易被驚醒。而且生活環境裡是不可能完全無聲的。只要不是過度嘈雜或突發的噪音,孩子對他生活中的環境聲音多能漸漸習慣,睡眠並不會因此而受影響。
文章出處:奇蜜育兒電子報
亞太 對打不用錢: 0980-412-848(LINE)
威寶 對打不用錢:0926-884-320(What’s APP/微信/M+/Maaii)